青山不语念红军 村民护道守初心

   日期:2025-03-18     来源:南靖土楼怎么去    作者:南靖到云水谣    浏览:6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惊蛰节气刚过,风霜岭上的杂草长得郁郁葱葱。这是位于龙山镇南坪村的一座小山,汀漳古道便隐匿于此。在柯炳财等五兄弟的牵头下,几位村民手持锄头和镰刀,来到了汀漳古道。他们先用锄头清理着泥土。紧接着,拿起镰刀,割去丛生的杂草。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,拂去岁月的尘埃,让这条承载着往昔记忆的古道,重新焕发出最初的光彩。

3月18日破晓时分,漳州战役的烽火骤然点燃。一场决定战局走向的激烈交锋就此拉开帷幕。毛泽东亲率警卫员来到寨前山指挥,改变战术,正面部队佯攻守敌,继续吸引敌军火力;部分主力由当地农民带路,抢占五峰山最高处,居高临下,俯攻十字岭。在红军的勇猛攻击下,敌军阵脚大乱,防线土崩瓦解。而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里,有一个身影不得不提,故事中的那位带路的农民,便是柯炳财的爷爷陈磷生。陈磷生在战役中的义举,不仅助力了红军取得胜利,更在家族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时光流转,这份精神传承到了柯氏兄弟身上。

后来,爷爷和父亲离世后,汀漳古道便成了柯氏兄弟情感的寄托。怀着这份深沉的情感,柯氏兄弟毅然决定修缮古道。他们用行动留存下这份厚重的历史记忆,让先辈的精神在古道的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石间延续。

柯家兄弟这份对历史的敬重与热忱,如同一把火炬,也点燃了村民们内心深处守护红色记忆的热情。大家纷纷自发响应,积极投身到古道的修缮工作中,一同探寻、发掘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红色文化,让革命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。

如今,在柯炳财等村民的坚持与努力下,汀漳古道不仅得到了有效的保护,它也提醒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那段光辉的革命历史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地图导航